(通讯员 刘芬良)近日,我院2021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陈霖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SCI收录)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stream potholes in the Quanfengtan reach of the Lower Zijiang River, Hunan Province, China》的研究论文。刘芬良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及通讯作者,2021级本科生丁南、刘宇昂、黄俊华作为共同作者参与研究。

该研究聚焦于资江下游桃江段河床中发育的壶穴地貌,系统开展其形态特征、空间分布及演化机制的定量研究。壶穴作为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与重要的地质遗迹,对揭示区域河流地貌演化过程及水文动力条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近年来,该河段因发育规模显著、形态多样的壶穴群,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地貌景观与旅游热点,但其形态参数体系与成因机制尚未有系统研究。在刘芬良副教授指导下,陈霖泓等同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高精度测量,系统获取了壶穴空间分布数据与形态参数,综合分析了控制壶穴发育的水动力条件、岩性特征与构造背景,进一步探讨了其演化阶段与模式,为该类地貌的系统研究与区域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资江桃江段壶穴的演化模式
此次对资江桃江段壶穴的研究,是刘芬良团队将研究视野精准对接地方需求的重要转变。该成果为当地地质遗迹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直接科技支撑,是高校科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典型示范。
刘芬良课题组长期深耕于地貌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并始终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置于核心位置。团队依托科研实践,鼓励学生自低年级起参与项目、承担任务,将前沿探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除本项SCI成果外,其指导的2022级本科生近期另有一篇论文发表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系列成绩充分彰显了我院在科研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效。


对资江桃江段壶穴形态开展野外测量
审核:一审:方新 二审:池年平 三审:饶迎